25年前捷希缘配资,托马斯·布西耶尔驾驶着B-2隐形轰炸机穿越贝尔格莱德的夜空,将炸弹投向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瞬间使其化为火海。直到今天,25年后,五角大楼竟然将这位直接参与轰炸的飞行员提拔为空军副参谋长。布西耶尔的晋升,不禁让人产生疑问:美国究竟在传递什么信号?这是公开宣战的姿态吗?
1999年5月7日的那个深夜,中国驻南联盟的大使馆内,三名中国记者——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正在整理当天的战地报道,谁也没有预见到一场死亡即将从万米高空急速降临。一架美军B-2轰炸机犹如幽灵般穿透夜空,投下的五枚精确制导炸弹犹如死神的使者,带着刺耳的尖啸声直接击中这座黄色建筑。瞬间,爆炸声撕裂了夜空,火光冲天,整个大使馆建筑在冲击波中扭曲崩塌。三名记者当场死亡,数十人受伤,原本宁静的馆舍变成了废墟。面对全球的强烈谴责,美国官方只给出了简短的解释:“误炸了。”并声称是因为“旧地图”导致了目标坐标的错误。可这一解释显然让人难以信服,因为中国大使馆位于贝尔格莱德市中心,坐标在全球导航系统上清晰可查,周围没有任何军事设施,根本不可能出现所谓的“失误”。
展开剩余85%当时,驾驶这架B-2轰炸机的正是托马斯·布西耶尔,他是美军第509轰炸联队的一名中校飞行员。尽管美军始终未公开机组人员的名单,但通过多方证据可以确认,这场轰炸正是由布西耶尔指挥的。令人讽刺的是,这场发生在中国大使馆的“意外”,却成为了布西耶尔军旅生涯中的“高光时刻”,并且为他赢得了一枚铜星战斗勋章。战后,布西耶尔短暂地被调离作战岗位,以便“避风头”,并被安排进行“战略研究”。然而仅仅一年后,他就重新回到了B-2轰炸机部队,之后的升迁之路一片顺畅:从轰炸机联队指挥官到空军作战部主任,从中将一路升至四星上将,最终站上了掌握核武器的高位。
布西耶尔被誉为“罕见的技术型屠夫”,他的飞行履历异常辉煌捷希缘配资,积累了3400小时的飞行经验,几乎所有美军的主力战机都曾在他的指挥下飞行过,包括争夺制空权的F-15C、F-22,执行纵深打击任务的B-1B、B-2,甚至连侦察机都能熟练操控。布西耶尔跨足战斗机与轰炸机领域的广泛经验,使他在五角大楼的权力游戏中成为了一颗独一无二的棋子。
如今,布西耶尔身兼三职,分别是美国空军副参谋长、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司令、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这个职务组合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从发射井内的“民兵-3”洲际导弹,到关岛基地的B-2轰炸机,再到深海中的战略核潜艇,整个美军的核威慑体系的开关都掌握在布西耶尔的手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是美军唯一一个同时掌管陆基洲际导弹和战略轰炸机的部门,而战略司令部则直接对总统负责,承担着核战争指挥的重任。
美媒《防务新闻》明确指出,布西耶尔的核心任务是确保美军在与中国的核对抗中,保持强大的威慑力。布西耶尔的办公室中,常常悬挂一幅西太平洋地图,中国的沿海城市和军事基地用红笔标注出来。其幕僚透露,布西耶尔每周都会主持一次“对华核打击推演”,模拟从关岛或澳大利亚起飞的轰炸机穿透中国防空网的路径。布西耶尔的上任背负着一个明确的使命:加速美军核力量的转型,打造一把专门针对中国的“核利剑”。
他所力推的两大项目,正全力推进中:一是耗资1000亿美元的B-21“突袭者”隐形轰炸机,二是计划替代“民兵-3”洲际导弹的下一代“哨兵”导弹。在国会听证会上,布西耶尔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他直言:“100架B-21是底线捷希缘配资,为了有效打破中国的区域拒止体系,我们至少需要145架。”熟悉美军作战部署的人都知道,145架B-21的部署已在规划中,关岛安德森基地的机库正在扩建,而澳大利亚廷德尔空军基地的跑道扩建工程也已接近完工,这两个地点都能让B-21在不进行空中加油的情况下,打击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布西耶尔还施展了一种“捆绑策略”。目前“哨兵”导弹由于成本问题面临停滞,而B-52轰炸机的升级也遭遇瓶颈。布西耶尔在国会上公开表示:“如果B-52升级失败,那么必须立刻增加B-21的订单。”这实际上是迫使国会做出选择,确保美军对中国的核威慑体系能够“无缝衔接”。
他曾在公开场合强调:“中国核武库的扩张速度令人感到窒息,美国必须调整对华核威慑的策略。”这些话语从一个曾亲手轰炸中国大使馆的军官口中说出,不仅是一种战略警告,更像是赤裸裸的武力威胁。
美国的操作,本质上是在宣扬一种霸权主义逻辑:只要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任何暴行都可以被美化,任何罪责都可以被原谅。这些年,美国一直在努力抹去那段历史:1999年轰炸中国大使馆的事件被列为“永久机密”,参与轰炸的机组人员均获得了晋升,而科索沃战争则被包装成了“人权干预的典范”,并被写进了军校教材。然而,布西耶尔却因为这些“事迹”获得了更高的荣誉。
当他走过五角大楼的走廊,与年轻的军官们握手时,恐怕永远不会提起那些死于轰炸的中国记者的名字。但无论如何,世界不会忘记,中国也绝不会忘记。回顾历史,无论是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1996年的台海危机,还是1999年的大使馆轰炸,2001年的南海撞机,所有这些刻骨铭心的事件,都是发生在中国军力尚显薄弱的年代。
近十年来,尽管美军在西太平洋的挑衅有所收敛,这并非因为美国的霸权发生了改变,而是因为中国的东风导弹、隐形战机和航母编队等战略力量已经形成了足够的威慑力。布西耶尔的晋升再次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并非过时的口号,而是必须时刻警醒的真理。面对掌握核按钮的“轰炸机飞行员”,空洞的抗议已然毫无意义。中国正在构建更加可靠的核反击体系,以打造一个能够让任何冒险者不敢轻举妄动的“盾牌”。
有些记忆永远不该被遗忘,有些账单可能需要时间来清算,但在此之前,实力始终是最有力的语言。
发布于:天津市东兴资本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