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潮涌迎盛事通弘网,火炬升腾耀湾区。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久久为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主火炬今天将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熊熊点燃。作为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大型综合性体育盛会,本届全运会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着眼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统筹推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部署的生动实践,更是彰显“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成果的重要窗口。
11月9日至21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广东、香港、澳门举行,是全国运动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也是“一国两制” 在体育领域的生动实践。图源新华社
广东作为承办主力,始终将赛事筹备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从7月十五运会主场馆实地调研、8月体育强省建设大会部署,到10月全省干部大会吹响冲刺号角、11月火炬传递启动仪式预热,一系列举措扎实推进赛事筹备。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全运会作为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把十五运会办成为一届彰显制度优势、展示湾区特色、体现岭南风格的精彩体育盛会,以此展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成就、展现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凝聚亿万人民奋进力量,必将为广东“十五五”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为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增添强劲动能。
以体惠民:筑牢民生福祉坚实根基
体育的根脉在人民,发展的力量也源于人民。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里的健身笑声、乡村中的运动身影……”广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全民健身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易健身、爱健身、会健身”目标,织密织牢公共体育服务网络,让体育成为触手可及的民生温度。
在这里,基础设施的完善让健身更便捷。珠江两岸的社区体育公园成为热门的“邻里空间”,广州天河区的智慧健身路径、深圳宝安区的笼式球场,尽显人文关怀;粤北山区和珠三角乡村通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让水泥球场、篮球架成为乡村标配。截至2024年底,广东体育场地总面积达3.72亿平方米,人均2.91平方米,打破了健身的时空壁垒,让“随时随地健身”成为现实。

粤港澳19座承办城市“旧馆焕新”,让老场馆适配新赛事,更让赛事反哺城市民生。图源:南方+
在这里,多样赛事让健身热潮持续升温。比如说,在广州,创办25年的“市长杯”足球赛走进街头巷尾,覆盖全年龄段;在深圳,“全民健身月”中,马拉松、沙滩排球轮番上演;在佛山,三水的“西甲”足球赛单季观赛超 146 万人次,全网流量破43亿。在广东,全省年均举办县级以上赛事超18万场,更是推动“每天锻炼一小时”成为生活常态,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38.3%,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升至95.1%。
在这里,体教融合为全面发展保驾护航。2800多所足球特色学校数量居全国第一,中小学每天校内体育活动不低1小时……东莞镇街中小学联赛持续向专业队伍输送人才,汕头乒乓球传统学校的“体教融合”模式已向省队输送20多名运动员。在竞技体育领域,全红婵的“水花消失术”背后,是省体育科研团队三维动作捕捉、生理机能监测等科技支撑。这不仅彰显出“训科医教服一体化”硬实力,也体现了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以体兴产: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体育产业的崛起,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版图上极具活力的新引擎。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这为体育产业发展指明方向。作为全国体育产业排头兵,广东凭借扎实基础与创新活力通弘网,推动体育产业与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体育产业总规模超7300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以形成了以体育用品制造为根基、赛事运营为核心、多元业态协同发展的完整体系。体育产业正催生出蓬勃的新动能与新业态,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强劲活力。

全运气息渗透城市肌理,酒店预订攀升、餐饮人气旺,赛事“乘数效应”凸显。
以体兴产,广东正通过“体育+”融合模式释放出巨大经济价值。
广州国际马拉松成为“流动城市名片”,让世界各地的跑者沿着珠江赛道奔跑,既能感受到“千年商都”的古韵新姿,也带动交通、住宿、消费持续增收;珠海横琴巧用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打造出“体育+跨境旅游”特色场景,帆船逐浪、马术驰骋等高端体验,吸引港澳居民组团前来;清远另辟蹊径,将喀斯特地貌的生态禀赋与体育产业相结合,把惊险刺激的漂流运动融入乡村旅游画卷,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富民兴村的“金山银山”。这些鲜活的实践举措,既壮大了体育产业自身实力,更精准呼应了“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发展要求。
以体兴产,十五运会正在打开粤港澳体育深度融合的新空间。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推动三地资源共享、行业协同;香港赛马会也全力支持全运会广东赛区赛事,为马术项目提供高水平技术支援,用专业力量助力盛会;11月8日三地联合主办的2025粤港澳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更将集中展示三地产业创新成果,促进赛事流量向经济增量转化。特别是随着赛事影响力的扩大,体育智能制造新业态加速崛起,必将带动就业增长与产业升级,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以体为媒:谱写湾区融合发展新篇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本届全运会落户粤港澳大湾区,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殷切期望,彰显出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坚定决心。
从广深港高铁互联互通到港珠澳大桥飞跃伶仃洋,从基础设施硬联通到体制机制软协同,从经济合作纵深推进到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启动以来,三地“硬联通”不断加密、“软联通”持续深化、“心联通”日益紧密,正在锚定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加速迈进。
全运赛事筹办者探索“前置查验、封闭运作、无感通关”等模式,实现粤港澳大湾区融合互通。图源:新华社
在“硬联通”方面,赛事场馆分布于不同的城市,形成跨区域一体化布局,既有改造升级的现有场馆,也有新建的标志性工程,均兼顾赛事需求与赛后可持续利用。从港珠澳大桥上“前置查验+闭环管理”保障通行顺畅,到深圳跨境赛场智慧通关实现“零延时”衔接,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为赛事运行提供了坚实支撑。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升级,不仅服务于赛事本身,更促进了资源要素合理流动。
在“软联通”方面,粤港澳三地创新用好“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优势,赛事组委会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残联、中央港澳办等国家部委的指导下,建立了“1+4”的粤港澳联络机制,积极推动粤港澳三地体育领域规则互通、标准互认。目前,赛事资格互认、裁判员资质互通落地实施,部分体育场馆推出“一卡通”服务,让湾区居民跨城健身如“串门”般便捷。这些举措不仅打破了跨区域办赛的体制机制障碍,更为制度型开放注入了新活力。
在“心联通”方面,体育成为超越地域与文化差异的交流纽带。从共同参与志愿服务到携手筹备开闭幕式,从共享赛事精彩到共传体育文化,全运会创造了无数三地居民交流交往的契机。如通过“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体育交流周”等活动,三地少年在赛场挥洒汗水、缔结友谊。这种“体育无边界”的发展格局,正不断擦亮粤港澳体育湾区的亮丽名片,为湾区建设凝聚起深厚的人文力量。
在此关键节点上,联合承办全国性体育盛会,既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更是大湾区实现更高水平融合发展的重大契机,将向全国乃至全世界集中展现出“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正如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霍震霆所言:“粤港澳三地办全运会,彰显大湾区理念,提升体育水平,对三地融合很有帮助,意义更特别!”
以体铸魂:凝聚奋进担当精神力量
体育精神是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在全运会筹备中,建设者日夜奋战、志愿者默默奉献,用汗水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火炬传递路上,各行各业的火炬手用行动践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中华体育精神与广东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精神特质相融共生,正成为激励广东奋进的精神动力。

专业赛事与民间热情交融,让城市体育氛围愈发浓厚。图源:南方+
从苏炳添在田径赛道上突破极限到广东女足在赛场上顽强拼搏;从全运会场馆建设者日夜奋战到科研工作者攻克技术难关,从创业者敢闯敢试到建设者打造精品工程,中华体育精神跨越领域、激励人心,为大湾区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开放是广东的城市基因,更是体育发展的鲜明底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广东以体育为桥,以办好十五运会为契机,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从广州亚运会的激情绽放,到深圳大运会的青春飞扬,再到世界羽联总决赛的巅峰对决,广东已多次成功举办国际顶级赛事,积累了丰富经验。与此同时,通过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体育交往,广东通过足球青训合作,让技术与友谊共传;通过推动武术、龙舟等传统项目积极“走出去”,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魅力。
本届全运会作为广东向世界展示开放姿态的重要窗口,不仅邀请多个国家和地区体育代表团观摩,还搭建国际体育交流论坛促进合作,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与大湾区的了解和认同。而全运会带来的红利远不止于此,广州奥体中心完成智能化升级实现全流程智慧管理,深圳新建的国际体育中心以绿色标准成为低碳示范,佛山、惠州等协办城市借机交通、住宿等配套设施……“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效应持续释放。
体育早已超越竞技范畴,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深化区域融合的关键纽带,以及彰显文化自信的鲜活载体。站在“十五五”规划即将开局的历史节点上,全运会的举办不仅能为广东体育强省建设注入了崭新动力,更能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汇聚起强大合力。
圣火耀南粤。面向未来,广东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全运会为新起点,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紧扣“坚定不移挑好大梁、全面推进强省建设”总任务,焕发“南粤儿女心向党、改革开放走在前”的豪情壮志,携手港澳共同绘就好融合发展新画卷,努力把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体育燃情处,湾区奋进时。让我们共同期待运动健儿在赛场上创造佳绩,更期待广东在现代化建设的赛道上续写辉煌!让全运会的火炬永远照亮奋进之路,让体育精神永远激励湾区人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丨许俊仟 李育蒙
【本文责编】蒋玉
【频道编辑】周丽娜 陈海燕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石静莹 蒋玉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通弘网
东兴资本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